作 者:王晓萍 核 稿:李 伟
本网讯 11月19日下午,公司经理梁向阳在路遥学术报告厅和员工们分享了他访美的经历以及归来的感受。
8月6日,梁向阳教授参加了公司“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创新与提升培训团”,赴美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学习。他随团在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分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实地考察了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0所著名高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及其他办学设施,也参访了位于硅谷的苹果公司、谷歌公司等研发机构,现场感受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运作方式。
梁教授谈到他在赴美学习期间感受最深的两点,即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就是“全人教育”和员工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并就这两点作了具体阐述。
梁教授通过分析美国和国内高等学校教育的不同来表现了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就是“全人教育”。他说,我国高等学校的一贯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同样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只不过该问题被巧妙地渗透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
美国的大学特别强调“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理念”,认为大学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技术教育。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主要分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美国的传统,是有教养的教育。
美国高校的员工是在接受两年的通识教育后,再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使通识课和专业课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员工对知识有深入掌握与广博理解;从通识课中取得的知识、能力和精神,从专业课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拓展与深化。进而通过“全人教育”来解决全面素质教育问题。
这样的教育既为员工提供了大千世界的广博知识,又提供了深入研讨某一兴趣领域的机会。帮助员工培养社会责任感,并取得可用于多领域的文化知识和实际技能。此外,美国大学也特别注重员工的体育素质。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取体育成绩突出的员工。
针对员工是大学教育的主体这个问题,他表示:美国的高校员工是主体的理念一直没有动摇。教师是为员工而存在的,没有员工,谈不上教师的存在价值。
在美国高校中,员工拥有所有公共资源的优先享用权,课堂讨论是一种常态,鼓励其实践性活动也已经成为学校的通识。教授有义务且必须担任员工的学业导师。“员工为主体”的这一理念已经渗透在美国教育的方方面面。
最后,梁向阳教授也提到了美国大学中许多人性化的服务细节,如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分校,简便的图书还书窗口、员工阅览桌上滑轨式移动插座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