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张荣 核稿:梁向阳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自从1958年重建后就注重培养兼具知识与能力的全能型人才,经过将近60年的时间,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才大都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建树,为国家奉献、为母校争光。
在校庆80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来领略74级员工韩亨林先生的为人、为官及其书法世界。

韩亨林,笔名山人,号聚雅堂主,汉族,1953年1月出生于靖边县新城乡,1977年毕业于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中文系,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74年9月入党。先后在靖边县、榆林地区党政机关工作,1991年调往中央纪委监察部干部室工作、书法家。曾任中央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独特的韩亨林
韩亨林先生的独特不仅仅因为他官居部级,位高权重,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在书法上诸体皆能、名扬天下,得到沈鹏、张海等书坛大家的赞誉和肯定,而是可以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平民情怀,是他能够身居要位,恪守职责,把履行工作和坚持爱好严格分开,并且做到极致。“书法是我钟爱的艺术,但那只是业余时间的事,永远要放在工作的后面,决不能为此耽误和影响工作”,因此,他的办公室从不置放笔墨纸砚,他说再大的爱好也要为工作让路。
韩亨林先生在一些聚会场合时,从不轻易发表观点,一副倾听者的姿态。但若说到陕北、说到童年、说到书法,他立马来了精神,滔滔不绝,毫无保留,像诗人一样满怀激情,又像智者一般举止间尽是儒雅和洒脱,话语间满是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书法的痴迷。
其实许多人大概只知道韩亨林先生官做的大、书法水平高,但很少有人知道韩先生在日常生活里做得一手好菜,他还会织毛衣、袜子,甚至会修水泵、柴油机,而且歌唱的好,二胡拉的专业……这些大概都是韩先生的独特,而这独特也和他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有关,与他自身的追求与悟性有关,与他一直以来对生活的热爱有关。
身居高位但不骄不躁
韩亨林在多年的纪检监察工作过程中,组织查办了一大批大案要案,在惩治腐败、严肃纪律、教育干部、完善制度的同时,起到了服务大局、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多重作用,取得了法纪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当他被提拔成为副部长级领导时,他谦虚进取、向优秀者学习,他不断思索、锐意改革、严格履行着纪检监察职责,表达着他对国家的忠诚。
2010年,韩亨林在岗位变换后,再次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撰写了《派驻机构工作中要把握和处理好的十个工作》一文,得到中央领导和中央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亨林同志到司法部后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思考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总结的处理好十个关系是下了功夫的。”文章“写的很好,既有总结、也有创新,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对于派驻机构进一步总结经验、理顺关系、创新工作,很有借鉴。”后来,这一文章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和《统一管理情况》发表后,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引起极大的反响。
作为高级领导干部,韩亨林通过自身的思考和追求,用自己的思想和文化来影响着时代,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担负起改革者、思考者的重担。
他与书法
中华清风书画协会副主席、海峡两岸书画印名家联谊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维权鉴定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院名誉经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教育中心名誉主任、北京书法院顾问等职。
1982年以来,作品多次赴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交流展出,参加过“全国首届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联展”、“亚细亚美术招待展”等30余次书法展。选刻于全国多处碑廊、园林,并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多家场馆、机构收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画报》、《美术报》、《中国书法》、《大公报》等数十家媒体作过专题报道。先后组织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华当代文化精粹博览会》等10多次全国书画大展。编著出版了《韩亨林硬笔书法》、《韩亨林硬笔书法<中国古代廉政名言集锦>》、《韩亨林书法选》、《韩亨林隶书<白云山赋>》、《韩亨林楷书<重建白云山三大殿倡议书>》、《韩亨林行草书长卷(奥运赋)》、《韩亨林楷书、隶书、魏碑、行草书(白云山)等系列书法集》等著作。
韩亨林对于书法的思考尤其深刻,他提出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为“五法”,即“道法”、“心法”、“声法”、“清法”和“和法”。所谓“道法”说的是规矩,书法之道在于传承先贤;而“心法”则是对悟性和天赋的表达,人应该认识自己,有针对性地研习;“声法”则是要求书法创作要像优美的交响乐那样,章法布局如音乐之起伏变化,给人美的享受;“情法”是对创作者主观情绪的要求,把正能量弘扬;而“和法”又被称为“辩证法”,是指行笔用墨、章法布局需要讲究浓与淡、收与放、徐与疾、粗与细、密与疏等诸多辩证关系,最终达到“中和之美”。

行草书长卷《奥运赋》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10.17国际消除贫困日主题晚会”上拍得232万元,全部用于贫困地区小学操场建设,在书法界和慈善界受到广泛赞誉。被中国艺术市场年度(2009-2010)书画排行榜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百位书法家”、“中国最具升值潜质十大书法家”。被评为“2012年中国硬笔书坛年度杰出影响人物”。
丁酉·问道寻源 仰山雅集作品展播(第九期)



释文:借此雅集,说两句书法个性问题,书法的个性是变法的结果,变法的基础除了物质的,如书法所用的笔、墨、纸以及由指法肘腕所表现出的笔法墨法等技法外,还有人的生理心理性情所致,但无论呈现什么样的个性,都必须在遵循书法法则法度的共性前提下产生的,反之那只能叫任性的胡图乱抹,是万万不可取的。
2017年百联迎春作品展播(第四期)

释文:这是一幅描写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的楹联。作品表达了书画频道以“弘扬中国书画艺术,繁荣电视屏幕”为使命,广泛团结我国书画艺术界的朋友。上联以“书情画意”寄托了书画频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正打造成为一台富有人文内涵的专业频道,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频道高度认可。下联借“笔”书写时代新风尚,墨舞神州,深入到千家万户,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画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此联草书笔力恣肆浑厚、墨色苍润滞涩、线条生辣刚猛,有唐人怀素草书之意趣。联句通过巧妙的对仗,描写对新春的期盼。
在时下“收藏热”的潮流下,书法作品的成交价屡创新高,但一些书法家却遭遇到仿冒作品以假乱真被拍高价而艺术家维权无门的尴尬局面。对此,韩亨林先生提出了“去伪存真让书坛风清气正”的要求,他指出书法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昌明心性,然而一些人功利思想严重,在利益的驱使下,将书法当做牟利的工具,着实令人遗憾。
韩亨林先生对书法界的维权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积极探索建立权威的书法作品鉴定机构,二是要制定艺术品市场的行业规范,三是要规范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四是加强执法,查办一批大案、要案,五是加强宣传,提升书法从业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律素养。
众人眼中的韩亨林

“自幼养成的奇气,准备锻造一位文学家、音乐家或书法家。而履历渐渐消磨了各种可能,在他逐渐成为高级领导干部的过程中,‘他好’渐渐退居次要,而书法则突显了出来。”
—《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孟会祥

“治学攻艺,贵在自信,贵在坚持。韩亨林是一个耐得住寂寞、勤奋刻苦的人。他喜好文学、哲学、历史和音乐和体育,这些都与书法有着紧密的连带关系,加之他天资聪慧,悟性高,作风正,这就造就了他的书法格调趋于高雅,字里行间孕含着清爽之气,特别是他的有章法的草书,更有一种古朴的格调。”
—著名书法家刘艺

“韩亨林君,八法专工。笔力遒劲,清隽流通。静如处子,动若游龙。深情故土,缅怀幼童。把卷玩赏,其乐无穷。传之后世,六合同功。”
—著名书法家沈鹏
韩亨林眼中的路遥
“路遥是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中文系73级员工,我是74级的,是路遥的学弟。”

韩亨林记得很清楚,自己当时住在43号窑洞,和路遥就隔一个窑洞。当时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中文系就两个年级,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所以,教室挨着,宿舍挨着,一个老师教着。再加上路遥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一进校园就知道中文系有个路遥了不起。自己上大学买的第一本书就是《延安山花》,里面就有路遥的诗歌。韩亨林很想见识一下这位学长,进入校园后不久二人很快熟悉起来,并一起编写《吴堡新民歌选》《红太阳颂》等作品。
多年后谈起上学时候的事,韩亨林依然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路遥一生有两个梦想,一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二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韩亨林曾两次在榆林看望他。他状态很不好,韩亨林建议他先停下手中的笔,养好身体再写,可是路遥一直说:“停不下来了,没有时间。”仿佛一语成谶,写完这部《平凡的世界》,路遥也耗尽了他的一生。1992年11月,路遥因肝病早逝,在北京的韩亨林得知后心痛不已。“他是一支巨蜡,照亮了别人的人生,却燃尽了自己啊!”
韩亨林非常赞同《路遥传》作者梁向阳(厚夫)对路遥及其作品的评价:奋斗者在这里能找到励志的精神支柱,社会学者在这里能找到对人的命运和尊严的关切,哲学家在这里能找到思维的深度,历史学者在这里能找到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的真实影像…...
“路遥是黄土高原的光荣,是陕北人的骄傲。‘死而不亡者寿’,肉体上的路遥已去世多年,但精神上的路遥永远活着。他是我们的榜样,像一座高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学习和攀登。”这是韩亨林对自己这位好友及学长的评价。
做人,平易近人,低调谦逊。
为官,刚正不阿,认真不怠。
书法,慧根开悟,勤奋练习。
陕北人的正直善良、憨厚淳朴、自信坚韧,用勤奋和智慧执着地创造奇迹,实现理想。这是韩亨林先生对陕北人的写照,也是他对自我的要求。
愿延大学子向前辈学习,永怀赤子之心,追梦于路上!